塔吊林立,焊花飛濺,混凝土泵車與運輸卡車往來不息……
夏日清晨,太陽初升,貴州能源集團水城區煤-焦-化-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。
從空中俯瞰,項目核心地帶,200萬噸/年煤焦化項目、2×66萬千瓦先進煤電項目、800萬噸/年鐵路專用線項目拔地而起,在各類機械設備轟鳴聲交織成的“奮進交響曲”中,一座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的輪廓愈發清晰。
“1號爐166℃,2號爐1060℃?!弊?月28日、5月31日,水城煤電化煤焦化項目2號焦爐、1號焦爐陸續點火成功后,溫度不斷攀升,為了能達到正式投產條件,水城煤電化對設備設施進行全方位“體檢”。
目前,2號焦爐烘爐工序完成,轉入地下室正常加熱,已具備裝煤投產條件;1號焦爐預計在8月底具備裝煤條件。
據了解,兩臺焦爐采用6.78米超大容積搗固焦爐,共計2×70孔,利用全干熄焦、煙氣及上升管余熱回收、煤氣精準加熱等先進技術,能耗為109.37千克標煤/噸焦,優于行業能效標桿水平110千克標煤/噸焦。
而在基地項目建設的另一區域,2×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建設也在如火如荼、快馬加鞭地進行。
自2024年12月12日開工建設以來,主廠區“三通一平”工作已完成90%,主體建筑工程與場坪工程同步推進,1號鍋爐基礎施工完成,并于2025年3月27日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,目前現場主要進行場坪、樁基、主體結構施工,預計2026年12月底實現“雙投”。
2×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,是貴州能源集團煤-焦-化-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,該項目采用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技術,供電煤耗269.97克/千瓦時,優于行業標桿水平270克/千瓦時,同步建設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建設脫硫、脫硝及煙氣除塵設施。
火熱的七月,走進貴州能源集團水城二期1060MWp新能源項目,光伏板沿著山形鋪滿千溝萬壑,不斷將光能聚集變成源源不斷的電能,曾經光禿禿的“荒山石嶺”正變為“金山銀山”。
6月25日,貴州能源集團水城二期1060MWp順利實現首次并網。目前,旗幟光伏電站匯集站、旗勝線、紅星光伏電站匯集站、紅旗線、木河光伏電站匯集站、木紅線均已投用,共計具備并網發電500MWp,三期908MW已取得項目備案批復,正在進行優化選址。
作為貴州省、貴州能源集團第二個單體百萬千瓦級光伏項目,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10.176億度,相當于年均減排二氧化碳約85萬噸、減排二氧化硫102噸、減排氮氧化物154噸。
(本網站圖文資料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)